为让广大从事医学、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人员更多的了解细胞程序性死亡,尤其是细胞焦亡,更高质量地完成科研任务,将于2020年1月11日至12日在北京举办“细胞焦亡研究方法培训班”,学员将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系列细胞焦亡相关实验。

讲师:
刘刚博士
2008年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从事肿瘤干细胞,细胞衰老,肿瘤转移等细胞作用网络和通路的研究,并作为骨干研究人员参加了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在香港中文大学做为作为Postdoc和Research fellow,从事研究工作。先后Nature Genetics,cell research、PLOS one等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
举办地点
2020年1月11日至12日,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大街11号康华伟业孵化器A325-A343(近北京师范大学)
参加对象
从事医学、生命科学、农学等领域科研工作者和高校教师及研究生。
授课方式
理论讲授和实际操作紧密结合。每位学员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操作
收费标准
注册费: 2800元/人,2019年12月15号之前汇款+报名可以优惠至:2600元/人。包括学费、资料费、试剂耗材费、其他材料费;免费提供工作午餐,住宿自理。
银行汇款
北京微旋基因技术有限公司开户行: 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宣武支行
账 号:11001019500053058529
备 注:银行转账的学员,请于汇款单备注栏内注明参会人姓名
联系人
郑老师 010- 53516075 sales@micro-helix.com
承办单位
北京微旋基因技术有限公司
举办地点
北京市西城区德外大街11号康华伟业孵化器A325-A343(近北京师范大学)
背景介绍
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 PCD),是指细胞受到内部或者外部某些刺激时,由细胞内部基因控制、一系列蛋白质分子参与的一种主动性消亡过程。其在生命活动中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既参与多细胞生物个体正常发育,也出现在非正常生理状态或者疾病发生中。它的发现深刻的改变了人们对“死亡”的认识。

目前最常研究的细胞程序性死亡形式包括:细胞凋亡(Apoptosis)、程序性细胞坏死(Necroptosis)以及细胞焦亡(Pyroptosis)。
在过去几十年中,该领域一直是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2002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更是授予了在这个领域做出开创性贡献的科学家。
近年来,细胞焦亡逐渐成为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热门领域。随着研究的深入,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越来越清晰。
大量研究也表明,细胞焦亡在宿主拮抗病原微生物时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细胞焦亡也被证明参与了诸如非酒精性脂肪肝、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肿瘤等诸多疾病。
目前细胞焦亡的研究仍然是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焦点,也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揭示其在多种疾病中的功能,进而指导相关药物的研发。
报名地址戳阅读全文或:
http://micro-helix.mikecrm.com/mugqsxs

报名回执下载:
word版:http://www.micro-helix.com/all/2019-12/报名表_细胞焦亡研究方法_2019_12.doc
PDF版:http://www.micro-helix.com/all/2019-12/邀请函_细胞焦亡研究方法_2019_12.pdf
往期培训学员风采一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