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程序性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 PCD),是指细胞受到内部或者外部某些刺激时,由细胞内部基因控制、一系列蛋白质分子参与的一种主动性消亡过程。其在生命活动中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既参与多细胞生物个体正常发育,也出现在非正常生理状态或者疾病发生中。它的发现深刻的改变了人们对“死亡”的认识。目前最常研究的细胞程序性死亡形式包括:细胞凋亡 (Apoptosis)、 程序性细胞坏死 (Necroptosis) 以及细胞焦亡 (Pyroptosis)。在过去几十年中,该领域一直是生命科学的研究热点。2002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更是授予了在这个领域做出开创性贡献的科学家。
近年来,细胞焦亡逐渐成为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热门领域。随着研究的深入,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越来越清晰。大量研究也表明,细胞焦亡在宿主拮抗病原微生物时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细胞焦亡也被证明参与了诸如非酒精性脂肪肝、动脉粥样硬化以及肿瘤等诸多疾病。目前细胞焦亡的研究仍然是细胞程序性死亡的焦点,也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揭示其在多种疾病中的功能,进而指导相关药物的研发。
为让广大从事医学、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人员更多的了解细胞程序性死亡,尤其是细胞焦亡,更高质量地完成科研任务,微旋基因定期举办“细胞焦亡研究方法培训班”。学员将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系列细胞焦亡相关实验。
授课内容 |
培训报到 |
理论讲解: 细胞程序性死亡概述 细胞焦亡研究历史(相关科学家及主要研究成果) |
理论讲解: 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 (Caspase, Gasdermin) 细胞焦亡的研究方法 实验操作: 细胞焦亡模型诱导及形态学观察 |
理论讲解: 细胞焦亡目前研究热点及最新研究进展细胞焦亡课题设计思路讲解 实验操作: 细胞焦亡生物化学检测(LDH 释放实验, PI/Annexin-V 染色实验) |
理论讲解: 细胞凋亡分子调控机制及研究方法介绍细胞自噬分子调控机制及研究方法介绍 实验操作: Western Blot检测细胞焦亡的分子marker |
参加对象:
从事医学、生命科学、农学等领域科研工作者和高校教师及研究生。
授课方式:
理论讲授和实际操作紧密结合。每位学员在辅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操作。